2024-12-04 人阅读
6315家社会组织活跃在多个领域,打通基层服务的神经末梢
最近,泰州市中小公司协会秘书长张钧每日辗转于我市各公司之间。“协会正在开展‘融通大中小服务365’百企诊断培育工程,邀请了专业团队深入100家公司‘把脉问诊’。”张钧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已8年,旨在助力中小公司良性发展,该活动开展以来,已为90余家公司提供“问诊”服务,解决了公司运营面临的多个“堵点”“难点”“痛点”。
一头接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市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勃勃生机,6315家社会组织活跃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慈善救助、教育文化、生态环保、权益维护等多领域,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广泛、作用突出的社会组织体系,打通了基层服务的神经末梢。
服务大局有为有位
“这个孩子,母亲患有白血病,他想要一个书包;这个孩子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她想要一件新衣服……”近日,记者来到市大城小爱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旗峰正在梳理困境儿童“微心愿”清单,“为孩子们实现小小心愿,我们已经坚持了六年。”
2019年,市大城小爱公益服务中心启动“365微心愿计划”,收集了365个来自困境儿童群体的“微心愿”。“微心愿发布后,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所有的微心愿都被认领了。”王旗峰说,此后这个活动就持续开展起来。
“社会组织是活跃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广泛服务于教育、卫生、民政、文化、体育、科技、法律服务等领域,助力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处长戴祝英介绍,我市目前共有社会组织6315家,其中社会团体2472个,社会服务机构3809个,基金会34个。近年来,社会组织动员志愿者28012人次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887项,受益群众13.348万人次;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志愿帮扶等重点领域,实施帮扶项目59个,筹集资金1855.04万元,2300多名专业志愿人员参与,2.9万多人次从中受益。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如今社会组织已不满足于集结在民生类服务赛道上,一部分社会组织转而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支撑,在制订行业标准、宣传品牌特色、助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市民政局副局长曹戎健说。
前不久,我市推出“泰有味·地标宴”四季菜单,来自北京的游客毛丹在泰州市国际金陵大酒店品尝后赞叹不已。“这个地标宴太有特色了,菜品丰富又实惠,服务员还给我们讲解了每道菜背后蕴藏的泰州文化,真是有味又有品。”
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方培力介绍,“该菜单由协会牵头梳理编写,所列菜品原料基本都是泰州本地特有的地理标志产物,如靖江河豚、泰兴白果、兴化小龙虾等。菜单同时编撰了所有地标菜品的‘前世今生’、制作方法和特点,旨在传播泰州特色饮食文化。”
“无论是聚焦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基本社会服务,还是助力产业兴旺、助推社区文明,社会组织凭借其专业优势,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戴祝英表示。
厚植成长发展沃土
社会组织活力从何而来?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社会组织的发展模式和培育机制,坚持一手抓提质增效,一手抓监督管理,出台《泰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精细化培育和管理的工作体系。重新修订《泰州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建设评定办法》,对社区工作坊的扶持资金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制度助力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过程中,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政策扶持是一方面,更多的在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曹戎健说。
位于海陵南路的清逸心理发展中心经过一年多发展,业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承接的项目也多了起来。“作为草根初创的公益组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清逸心理发展中心负责人王敏告诉记者,在初创时整个心理服务中心只有她一个全职心理咨询师,业务发展不稳定。“多亏市民政局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为中心对接服务资源,提供公益创投项目。目前清逸心理稳步发展,专职工作人员已发展到5名,主要业务涉及青少年、失独、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心理服务,去年就承接了55万元的公益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发展初期,品牌亮点不突出、业务交流互动不充分等问题,常常成为组织发展的第一道难关。”曹戎健说,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从增量到提质,搭建孵化培育平台很重要。
为此,我市集聚人才智力资源,组建专业社工团队,全市建成四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64个,其中市民政局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扶持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29个,实现市(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市积极探索以项目化运作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四型特色社区项目”“星火成炬·双助四促”项目活动覆盖150多个社区6.4万多名群众;“千社联动·幸福童享”项目向困境儿童发放新春大礼包5680个;“红海聚力 首善海陵”项目开展儿童关爱、为老服务等各类活动256场。
“在一揽子鼓励政策推进下,全市社会组织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戴祝英介绍,2019年,我市社会组织数量已突破7700家,数量剧增的同时,也衍生出一批名存实亡、效能不高的社会组织。
为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生态空间,实现社会组织从增量到提质,我市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治理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以及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五大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排查17条涉非线索,取缔、劝散3家非法社会组织,撤销登记“僵尸型”社会组织11个、注销登记148个,同时激活社会组织236个,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活力有序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打造社会化服务“泰州品牌”
尽管我市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
“目前,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和社会捐赠。这种单一性来源使得社会组织发展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若政策变动、经济波动等,会让组织运营面临较大压力。”乐助社工负责人宾芬说。
社会组织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如何破解?“要告别‘等靠要’思想,强化‘自我造血’能力。”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经济所所长朱菊萍表示,社会组织自身要增强自主意识,培养自主设计服务项目能力,自主开展活动,自主管理组织事务,加强与政府、公司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合作与交流,拓展自身的资源网络,确保能够持续、稳定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也困扰着社会组织。“由于社会组织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组织形态,市民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不高,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十分困难。”长期从事志愿工作的卞子文表示,“加上薪酬福利低,职业发展动力不足,很多人虽然热爱公益事业,但最终迫于家庭和生活的压力,选择离开。”
对此,我市作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比如,《对于进一步加快青年和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对到我市各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求职的市外青年人才,发放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面试补贴。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发展,整合岗位资源,吸纳高校毕业生见习就业。不久前举办的“泰州日”青年人才“留泰”专线活动中,我市14家社会组织及会员单位参与招聘,提供298个岗位,收取简历345份。
“下一步,我市将系统性、专业性、目标性地培养人才,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定期开展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市民政局局长李新美说。
日前,民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对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规范社会组织议事规则、选举程序、监督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规范化水平,对社会组织从粗放型监管到精细化服务,打造社会化服务“泰州品牌”,不断推动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来源: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