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人阅读
为深入推动老年人和青少年关爱工作,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秀峰街道,一场以“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为主题的元旦茶话迎新年公益活动吸引了众人前来参与。本次活动也是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点亮心中的小橘灯”关爱“一老一小”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总结会。
项目自2023年7月至12月实施期间,承接单位长沙市开福区臸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点亮心中的小橘灯”为品牌,通过广泛链接资源,推动和建立“小橘灯”品牌志愿者队伍 ,为“一老一小”提供陪伴关爱、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互助帮扶等服务。项目先后举办“小橘灯——有爱有温暖”“小橘灯——传薪火护未来”“小橘灯——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小橘灯——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品牌主题活动,围绕传统节假日、“一老一小”健康守护、志愿服务等主题开展,旨在提升“一老一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五社联动”机制和“社工+N”融合实践模式,助力当地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长沙市开福区臸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精心筹备和组织下,项目为1500余名老年人和青少年提供了直接服务,还为1500余个家庭、5000余名居民提供了间接服务。同时,与秀峰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秀峰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达成合作协议,接力培育橘灯志愿者服务队等,继续关爱“一老一小”,持续发挥项目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叔叔,我期中考试考了85分,舅妈带我和好朋友一起去公园郊游啦……叔叔,期末我有信心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现在正在努力复习备考呢……叔叔,我现在过得很好!”14岁的小希(化名)在活动现场与社工分享自己近期的情况。
因父母服刑无人监护,小希经常寡言少语,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比较差。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希,项目组与长沙市教育局、开福区民政局、学校等积极协调沟通,将小希舅妈确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委托监管人,并将小希转学至舅妈家附近的学校。同时,项目组为小希提供适应性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以及积极情绪辅导,帮助她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校环境。
在开福区秀峰街道有一些和小希情况相近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人际交往困扰、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安全成长,项目组与辖区内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联动家校社互通资源、共同发力,携手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项目组还高度重视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对于父亲陪伴教育少、儿童无人照顾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传薪火、护未来”等系列活动,以亲子互动、亲职教育等方式增强家庭对青少年的支持,强化其正向功能。
激发社区活力? 搭建优质服务网络
“阿关(化名)和阿项(化名)这两个孩子,在我们那儿上课非常认真,看到他们这么珍惜上课的机会,我们也很欣慰。保护孩子的童心,让有特长、天赋的孩子把握机会,这是我们公司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以后我们会尽力地协调资源帮助更多的孩子。”在获得优秀公益合作伙伴的牌匾后,长沙大鱼鼓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平高兴地分享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社区(村)和许多企事业单位都贡献了力量。项目在开福区秀峰街道各社区(村)实施服务时,围绕老少群体开展“我们的节日”“有爱有温暖”等系列活动,联动辖区内医院、幼儿园、超市、教育机构等共同参与,进一步畅通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服务的途径,激发社区社会服务活力。同时,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伍、先锋志愿服务队伍、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伍等,以活动为载体,以小区便民中心、邻里中心为服务阵地,引导老中青及少儿参与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关爱“一老一小”,在促进老少互助的同时,搭建社区服务网络,充分彰显了中央财政项目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提高社区幸福感? 提升群众参与度
“我居然和孙子抽到了一组进行笔碍,还是我自己策划筹备的活动,很兴奋呀!平常儿孙工作、学习都很忙,自己闲暇时间打打球,没想到还能为社区组织一场好玩的球赛。小兴趣派上了大用场。”居民李大爷开心地和社工分享着。
李大爷退休之后爱上了打乒乓球,平常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时间长了也想为社区做些什么。在一次活动后,李大爷找到社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社工结合李大爷自身情况、特长及需求,帮助他成立了“桑榆聚力·余晖焕彩”志愿者骨干小组,还招募了一些和李大爷一样有奉献意识的老年人,组织大家一起认真学习组织活动的流程,思考每个环节自己能做的事情,积极认领岗位。随后,老人们奔走在小区的物业、居民楼中,由“受助者”转为“服务者”,为丰富小区居民文娱生活献策献力,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翁”。
除了关注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外,项目还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需求,通过“生命的力量”园艺小组、“我们的节日”等服务的开展,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促进老年人“抱团取暖”,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晚年生活。
“老少剧场”“指尖年福”“舌尖年味”等妙趣横生的活动,让老年人和儿童乐在其中;项目总结、公益合作伙伴授牌、老少服务心愿认领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对“一老一小”群体的关注度,推动关爱“一老一小”工作持续发展。(黄维为 陈瑶)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6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