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人阅读
2019十大“公益舆论热词”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2019年12月25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十大“公益舆论热词”在京发布。可持续发展金融、民间互助、科技慈善、善经济、社会扶贫、体育公益、慈善走出去、社工+、她力量以及家族传承。
回顾2019,公益圈内生态发展多样化、行业竞争加剧、专业化态势明显:无论是关注对象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公益组织都有新的选择机会;社工、扶贫、走出去等领域的业务进一步细分,专业化程度显着提升。与此同时,公益圈原有的边界正在消融:从参与对象上看,政府、社会组织、公司、个人都成为了公益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持续发挥作用;从地域上看,中国公益组织与国际密切接轨,交流合作更频繁;从领域上看,金融、商业、科技、体育都在和公益发生连结,合作促进社会更美好发展。
以下为十大“公益舆论热词”:
一、可持续发展金融
可持续发展金融,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追求社会价值,让世界更美好。以影响力投资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成为越来越多投资人的首选,也形成了当今世界商业向善、资本向善的一个大趋势。
近年来,“影响力投资”的投资量和人数以每年15%至18%的速度在增加。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骋滨滨狈)每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影响力投资”2014年的规模约106亿美元,2017年达2281亿美元。而据骋滨滨狈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全球影响力投资总额已高达5020亿美元。
二、民间互助
&苍产蝉辫;“水滴”事件让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再次遭遇诚信拷问。民间互助根植于中国传统慈善,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迅猛发展,但也不时爆出危机事件,加强监管呼声高涨。
水滴筹是国内最大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大病患者免费提供筹款服务,至今累计筹款金额超过200多亿元,捐款人次超过2.5亿。
水滴筹的商业模式也引发质疑,焦点是“商业模式里是否可以有社会价值”?中国已进入善经济时代,公司向善已成趋势,中国公司在创造社会价值方面有巨大空间,对于既保证商业效益又增进社会福利的创新,是需要肯定和鼓励的,当然基础是诚信。
叁、科技向善
“科技向善”逐渐融入科技公司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慈善组织也开始运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科技与慈善的结合,不但释放了科技的力量,也助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目前,科技慈善已经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新浪潮,国内外知名的商业公司、公益机构、慈善家已经在科技慈善领域率先垂范。
科技慈善尤其是互联网科技慈善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进入善经济时代,以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叁产业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就包括养老、儿童、大健康、残障人士等各种服务领域,而这个体系的构造正刚刚起步。如果科技慈善能很好地应用到其中,不但会让中国科技有一个革命性的提升,也会助力精准扶贫攻坚,同时为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善经济
一个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善经济就是社会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社会经济。善经济时代,公益生态和商业生态进一步融合,开发和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美好生活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善经济即社会经济,本质上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叁大特征:一是全球人均骋顿笔开始超过一万美元;二是第叁产业的占比开始超过50%;叁是社会价值逐步引领经济价值。
无公益不商业,商业向善已成大趋势:
社会组织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国性社会组织扶贫项目惠及581万贫困人口,省级社会组织立项开展脱贫攻坚,受益贫困人口约1600万人。
截至2019年6月28日,全国共有社会组织超过83万个,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下发以来,民政部广泛动员部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个好主意”的工作氛围。
五、社会扶贫
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成为新潮流,社会组织的角色开始从行动者向影响者转变,开展海外项目,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并有效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益组织意识到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所在,在国际会议上亮相和发声。中国公益组织自己搭台、设置议题,主导发起多个国际性公益慈善论坛。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头部基金会率先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展公益项目,设立办公室。2017年,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倡议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中、外方成员300余家,覆盖60多个国家。2019年,合作网络启动“丝路一家亲”行动,计划未来2年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组织建立500对合作伙伴关系,开展200项民生项目。
六、体育公益
体育运动对个人、社会、经济、环境等都能带来积极影响,体育的多元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在中国,“体育+公益”的模式越来越常见,无论是发起运动筹款项目,还是借助体育运动解决社会问题,“以体育人、共建活力中国”成为体育和公益两个行业的共同追求。
在中国内地注册的体育基金会大部分将青少年作为其服务对象。
善行者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14年发起的一项公益和运动相结合的大型户外徒步筹款活动,是内地首场百公里徒步筹款活动。自2016年起,苏宁与扶贫基金会开启十年战略合作,今年已是第四次支持善行者公益活动,累计为善行者活动捐赠数百万元。
七、慈善走出去
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成为新潮流,社会组织的角色开始从行动者向影响者转变,开展海外项目,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并有效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越来越多的中国公益组织意识到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所在,在国际会议上亮相和发声。
中国公益组织自己搭台、设置议题,主导发起多个国际性公益慈善论坛。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头部基金会率先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展公益项目,设立办公室。2017年,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倡议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中、外方成员300余家,覆盖60多个国家。2019年,合作网络启动“丝路一家亲”行动,计划未来二年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组织建立500对合作伙伴关系,开展200项民生项目。
八、社工+
社会工作更加专业,实务领域更加细分,出现了如青少年社工、儿童社工、妇女社工、老年人社工、残疾人社工、家庭社工、学校社工、公司社工、医疗社工、司法社工、军队社工、城市社工、农村社工、社区社工、移民社工、灾民社工、危机干预等。
2019年,建国70年,社工40年。社工向专业化发展。人社部和民政部共同颁发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在文件中规定了高级社会工作师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该文件中对于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方式、考试科目、报考条件等相关报考规范都做了初步规定。
2019年伊始,民政部稳步推进机构改革,设立了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
九、她力量
在数字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了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了职场性别平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女性参与让公益慈善更有效,相应地,公益慈善也要及时回应当前女性群体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在公益项目设计上更贴近女性的实际需求。女性不仅是公益事业的受益者,更是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她力量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据2019年12月20日发布的《中国社会组织从业者社会和经济保障现状调研报告2019》,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公益组织从业者中,女性从业者占比约70%,男性从业者占比出现逐年减少的情况。
十、家族传承
未来10-20年将是中国财富家族代际传承的高峰,慈善是财富、事业、社会传承的必经之路,如何帮助财富家族推动战略慈善备受关注。
国际公益学院发布《中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发展报告(2018)》,这是我国首个系统分析“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智库研究成果。报告评出“2018中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十强”和“2018家族慈善新生代十杰”。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等上榜。何剑峰、孔东梅、梁在中等入选新生代十杰。
来源:公益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