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I果冻制作厂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广东:构建五大工作体系 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2021-06-23     人阅读


“十叁五”期间,广东省民政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省民政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着成就。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广东省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民政领域五大工作体系建设,构建广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回顾 奋勇争先,硕果累累

这五年,突出高标推进,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位居全国前列。福利彩票总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这五年,突出创新驱动,多项创新工作在全国推广。广东社工“双百计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模式创新等工作,在全国得到重点推广。

这五年,突出政策创制,多项法规政策顺利出台。推动制定或修订5部地方性法规,推动出台3部省政府规章和41份规范性文件,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得到巩固加强。

这五年,突出厚植根基,基层基础工作有效夯实。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推动出台新“叁定”方案;创新提出民政领域“五大体系”建设,出台“1+4”系列文件,确立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智慧民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通12349民政服务热线,推动107项民政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民政专区;民政事业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十叁五”期间累计投入1533.12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2%。

这五年,突出全面统筹,服务保障大局成效显着。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持续推进援藏援疆项目,为西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民生基础;牢牢守住“民政服务机构不发生疫情”“民政服务对象不因疫情影响而挨饿受困”两条工作底线,有力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广州、深圳民政事业“双城”联动、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助力深圳“双区”建设、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 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

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到“十叁五”末,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年人均10440元、8544元,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71%、78%;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分别为年人均16970元、13800元,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02%、112%。临时救助逾63.39万人次,帮助8103名滞留人员成功寻亲,16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有44.98万户、91.2万人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逾2.2万个,养老机构1891家,养老床位47万张。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及普惠型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有效实施,惠及1490万人次。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成效显着,打响“大湾区养老”“旅居养老”等广东品牌。

儿童保障成效凸显。县(区)、镇(街)、村(居)叁级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升,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分别为1820元/月和1110元/月,比“十二五”末增长均超过46%;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涨幅达122%;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实现全覆盖。

■ 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明显加强。顺利完成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开展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加选举试点工作;欠发达地区村干部人均每月补贴、村每年办公经费显着提高;建立3100多个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全省村务监督委员会“九有”规范运作和村(居)务公开“五化”创建有序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省、市各级建立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党委政府推动、全省统筹发展、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全省登记社会组织近7.2万家,其中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1.1万余个,党员8万余名;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目标基本实现;监督执法成效显着,探索年报制度改革,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社会工作深入推进。“双百计划”成效显着,19个地市设立乡镇(街道)“双百”社会工作服务站407个,直聘社工1700多名,服务有需求对象近800万人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持证社会工作者11.3万人,开发社工岗位4.8万个。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全省慈善组织1384个,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155个,慈善信托38单,备案资金7.1亿元;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承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搭建国家级慈善交流平台;全省注册志愿者超1300万人,志愿服务超过6亿小时;福利彩票销量达1039.75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4%,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

■ 便民惠民利民优化社会服务

社会事务全面提升。6月1日在全省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所有地市均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启用婚姻登记证二维码等多项创新性服务,全国首家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落地广州市,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殡仪馆节能减排成效显着,节地生态安葬率达60%,政府免费提供基本殡葬服务223万宗,免除费用27亿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175元、235元,补贴标准和覆盖范围处于全国前列。

区划地名不断优化。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行政区划设置不断优化,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顺利完成第叁轮及启动第四轮全省各级界线联检工作,配合民政部完成广东省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陆地界线勘定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全省普查地名79.82万条,新设置地名标志21.82万个。

展望 凝心聚力,续写华章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发布《广东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广东民政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指标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着力完善“大救助、大养老服务、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计划修订或出台10个地方性法规或省政府规章,重点打造14个工程,预计“十四五”期间总投资216.8亿元。

■ 目标明确,全面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规划》提出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总目标:围绕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为理念,以“转观念、抓作风、明目标、强责任、防风险、促落实”为主线,以“专、精、细、实”为标准,着力完善五大工作体系,全面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底,第二十次广东民政会议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健全,基本社会服务更加有效。

■ 创新发展,科学谋划五大工作体系彰显广东特色

构建大救助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总体要求,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制度衔接、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数据共享的综合救助格局,实现基本生活有保障、救助内容分类别、对象标准多层次、事业发展可持续。“十四五”期间,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到2025年底,农村低保标准在城市低保标准的80%以上;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达100%;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特困人员全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照料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30%和60%。

构建大养老服务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与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衔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可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到2025年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以上,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60%,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数量达20万人次。

构建大儿童保障体系。推进儿童保障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儿童保护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拓展到所有未成年人,不断提升儿童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增幅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孤儿享受同等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50%以上。

构建大慈善体系。加大培育慈善主体力度,重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叁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鼓励和支持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引导更多慈善资源进入欠发达地区,构建制度保障有力、参与渠道便捷、覆盖领域广泛、具有广东特色的慈善体系。到2025年底,慈善信托数量达110个,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80%,福利彩票销售网点达1.15万个。

构建大社会治理体系。发挥民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一核四社”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到2025年底,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32平方米,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18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达2000个,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达92.6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15万人,“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70%,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实施率、县级城乡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均达100%;行政区划设置进一步优化,边界地区长期和谐稳定,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 突出重点,着力实施14项建设工程项目增后劲利长远

《规划》谋划了14项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利长远的“建设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工程,提升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工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和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工程,提高居家社区和兜底保障对象养老服务水平;实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到2025年底,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转型发展全面完成,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基本建成;实施慈善工作示范点建设工程,引导慈善事业做优做强,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慈善工作示范点不少于300个;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示范建设工程,建设300个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点,培育3000名以上的社区治理骨干,推动治理机制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创建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工程、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全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实施殡葬服务设施工程,推进火化机尾气节能减排更新改造;实施残疾人福利工程,在尚无精神卫生福利设施且有条件的地市或人口100万以上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1所精神卫生福利设施;实施“智慧民政”建设工程,提升民政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规划》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民政、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等8项保障措施,强力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